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 发表时间:2018-04-25 13:33
  • 作者:汉服网
  • 来源:汉服爱好者
  • 访问量:
  • 分享到

“那么我宣布你们结为夫妻。”

电影《阿甘正传》最后,珍妮终于答应了阿甘的求婚。

两人的婚礼,设在自家庭院里,一位神职人员、少数亲友,一切从简。

荧屏里的婚礼简单纯粹、无限美好,现实中的新人们也无不精心琢磨婚礼的每一个步骤,想给自己的终生大事来场100分的开幕式。

可时下洋气的中国式婚礼常常走偏,或将两个人一生的约定杂糅成一场不伦不类的仪式,或在婚庆司仪千篇一律的流程下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娶亲大戏成食堂婚礼

——————

美国作家Josh说:“要真正了解一种文化,你需要把那里的婚礼、葬礼和小孩满月礼都参加一遍。”

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将结婚的仪式感发挥到极致。

传统的中式婚礼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从红幔翠盖的娶亲花轿,到迎亲队伍中的旗罗伞扇,再到洞房门槛上寓意着“保平安”的马鞍,以及富家女子出嫁时绝美的凤冠霞帔。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从先秦到晚清,《周礼》中的“六礼”的规程缺一不可。

婚礼过程中的细节,足见人们对这场仪式的看重。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而在西方,基督教徒的婚礼要在教堂内由牧师或神父主持,礼成之后才能正式结为夫妻。

教堂婚礼神圣而庄重,新婚夫妇要对上帝和圣经发誓,无论贫穷富贵,疾病还是健康,始终忠诚于伴侣,直到死亡将两人分离。

整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份带着信仰和虔诚的承诺。

中西两种形式的婚礼相互独立的局面,到1927年底的“蒋宋联姻”时发生了转变。

蒋介石与宋美龄全国瞩目的婚礼,采用刚在中国兴起的西式“文明婚礼”与传统婚礼结合的形式。

红衣换白裙,八抬大轿变汽车,一时间引得达官贵人们纷纷效仿。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迅猛传入,生活在城镇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延续“蒋宋联姻”的仪仗。

披着雪白的西式婚纱行“六礼”之实的“中西合璧”式婚礼,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主流形式。中国婚博会2016-2017年的订单显示,全国定制婚纱比例从20%上升到45%。

而央视一项“婚庆调查600户”的结果显示,北上广地区真正采取地道中式婚礼或西式婚礼(上教堂)的比例均不到5%。

今天的中国式婚礼饱受诟病,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这种不成熟的中西融合使婚礼变得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结婚被清晰地划分为两步:先在民政局登记,再择良辰吉日另演一场娶亲大戏。

于是,中国夫妻举行婚礼时大多过了刚“扯证”的新婚燕尔,也有人抱着孩子补办婚礼。

大多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父母的眼中,婚礼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不仅是女孩子们穿上婚纱的梦想、夫妻恩爱的体现,还有更多其他的意图。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婚庆调查600户”显示,在中国新人操办婚礼的意图中,这四项位列前茅:

1.回收自己付出的份子钱;

2.摆阔气,在亲友中有面子;

3.大操大办是当地传统习俗;

4.人生大事,不能简单行事。

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90后”不愿意举办婚礼,理由是太麻烦。

他们认为,“中国式婚礼,重点本来就不在新人身上,重点是办婚家长的面子、随礼来往的人际、席间朵颐的觥筹、洞房出格的放肆。”

西方是教堂婚礼,东方是祠堂婚礼,现在成了食堂婚礼。

“大家在一个食堂里面,搭出一个类教堂的玩意儿,有一个伪装成牧师或者神父的家伙叫主持人,说的话比新人还多,然后开始堆花,然后拍照,发朋友圈。”

婚礼衍生出了许多除“见证爱情”之外的其他含义,在婚礼中,新人和亲友获得的幸福感渐渐敌不过疲惫感。

昂贵浮夸的婚庆策划

——————

“面子工程”和大操大办的思想,让中国的婚庆公司有了可乘之机。

2016年,中国婚庆行业年收入约为800亿美元,相当于荷兰去年十分之一的GDP。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

从拍婚纱照、婚礼现场、到后期制作,婚庆公司在喜事一条龙服务上赚得盆满钵满。

在中国办一场像样的婚礼需要花多少钱?

2017年中国某婚恋网站数据显示,男人对婚礼的整体预算大致在4-6万,女性约6-8万。但近70%账单都超出了预期。

目前北京新人在婚礼上的花费(不包括婚房),约24.8万元,相较之下,北京人均月薪仅为9791元。两年工资一次婚,这波不亏。

而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与Angelababy在上海展览中心全球直播的大婚典礼。

两年工资才够结一次婚,中式婚礼是爱情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