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花朝(zhāo)节如约而至。
你知道花朝节吗?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纪念百花生日的传统节日有些陌生。 花朝节,春秋时期就有记载,一直传承到了清代,然后日渐式微,渐渐被人们淡忘。 而随着近年来“汉服热”的兴起,这个礼赞春天和鲜花的节日又慢慢地重回大众视线。在南充,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告诉你花朝节的来历及风俗。
选“花神” 重拾节日
3月25日,细雨蒙蒙。樱花烂漫、玉兰怒放、杨柳青青……雨中的川北医学院高坪校区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这天一大早,川北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三学生毛然挑选了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汉服,参加期待已久的花朝节。大方简单的款式、淡雅素净的颜色,把21岁的毛然衬托得楚楚动人。
“花开川北”———2018年3月花朝节游园活动,由川北医学院学工部主办、川北医学院易班共建发展中心承办。游园活动内容是,在校园里寻找分散在各个地方的12位“花神”,完成“花神”交代的任务。
毛然,川北医学院易班共建发展中心的一员,也是川北医学院国学社第三任社长。举办花朝节游园活动,是她的主意。因为从小喜欢古诗词和汉服,毛然熟知许多传统节日,包括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和礼仪,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既然是花朝节,理所当然要以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为主。”毛然告诉记者,12名“花神”的名称设置颇为讲究,除了学校里的那些花朵,还有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花神”通过网络选举产生,参与者多是喜欢汉服文化的学生,其中不乏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男生。芍药“花神”蔡微尘就是一位男生,以第一名的高票当选。
练射箭 蕴含礼仪之美
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是古代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射”指射箭技术。在古代,“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时过境迁,如今市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到真正的弓箭。因此,在川北医学院花朝节的游园活动里,射箭自然是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不过,很多学生射箭时,连拉弓都有些费劲,唯有一位身穿素青色汉服的小伙子,不费吹灰之力地做到了百发百中。他一边给同学示范拉弓姿势,一边开玩笑地说:“我经常拉着弓把玩,即使没有箭,也能感受到它的力度。”
他叫张钟杨,川北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是这套弓箭的主人。20岁的张钟杨,早在高中时期就从语文老师那里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迷恋上传统文化。张钟杨说,记忆中,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课本上的内容,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他们交流传统文化,经常带着他们看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
读大学后,张钟杨对射箭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收藏各种传统冷兵器,白鞘珍珠鱼皮柄唐横刀、战国剑、白蜡杆长枪、清长梢弓……他家里有6把刀、2把剑、2套弓和1把长枪。对于每种兵器的基本性能,他都如数家珍。一放寒暑假,张钟杨最喜欢到僻静的山里舞刀弄枪射箭,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张钟杨说,随着不断练习和感悟,他从这些兵器中学到了一些古代礼仪,发现传统冷兵器背后蕴含的许多文化内容对修身养性有很大帮助,让他与人交往时的君子风度得到提升。
学传统 增强文化自信
古人一般用祭花神、赏红、扑蝶、挑菜等多种民俗活动来纪念花朝节,而第一次举办花朝节的川北医学院,则用射箭、投壶、抛绣球、飞花令等游园活动,吸引了全校500多名师生参与。“设置这些有别于古代的活动,是想让更多同学了解花朝节,感受节日氛围。”川北医学院易班共建发展中心负责人廖玉英表示。
其实在川北医学院,喜欢传统文化,并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人的同学有很多,蒋璇就是其中之一。蒋璇的父亲就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爱好书法、篆刻,蒋璇从小耳濡目染,对家里那一摞摞古书籍十分感兴趣。书中,花朝节、中元节、上元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民俗,她烂熟于心。和同学聊天,她经常不自觉地就聊到这些话题。蒋璇说,她并不是要身边人去喜欢她喜欢的东西,不过,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说着说着,就会有同样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