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话题访问量:
  • 分享到

摘要:我曾一度钟情于海派旗袍,直到那年,我与汉服相遇。既见汉服终生误,不见汉服误终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

自古以来,中国便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在这片饱经了沧桑的土地上,它所养育的子民从未忘记过再造衣冠上国,重塑礼仪之邦,然而却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走遍大街小巷,匆匆来去的通勤西装、哈韩哈日的灯笼裤、维多利亚的洛丽塔、波西米亚的长裙,那能够代表中华之美的衣冠在哪?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我曾一度钟情于海派旗袍,即是我们所常见于礼仪小姐穿着的现代改良旗袍。它本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饰,却早已在民国之期被改造西化,胸省、腰省、肩缝、装袖、垫肩,这些来自于西欧的剪裁方式和更趋向于西欧审美的设计,使它与本就相去甚远的中华传统之美愈行愈远。而“唐装”则是美国唐人街华裔穿着的西式剪裁服饰,似乎也未可承载那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直到那年,我与汉服相遇。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既见汉服终生误,不见汉服误终生。

那是2013年,我即将高考的前一年,是我的班长和两个学妹将它带入我人生。

我见到它时,如簪花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温柔沉默,观之可亲。那便是穷其一生我所追寻的吧,我这样想着。那是我灵魂中所凝系的委婉与含蓄、大方与内敛,深入骨髓的那一种牵念与认同,那是民族和血缘留在血液中的镌刻。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汉服,也称华服、汉衣冠、华夏衣冠,是为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起,至今四千多年中,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了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服装的服饰体系。1644年,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政权压制汉人,颁布剃发易服令,对不从者进行大肆屠杀。在与屠杀抗争的37年之后,汉服被迫在日常生活中消亡,汉人只得以汉服入殓才无可愧对祖先。1912年清廷灭亡之后,民国时期曾提倡汉服复兴,却也在战火中被搁置。时至2003年11月22日,《汉服重现街头》的文章见于纸媒,汉服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汉服复兴运动也以那时那日为纪念日。

望归,望归来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承载着几千年来国人所认同的传统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中有堂堂正正做人,所以汉服前后都有中缝;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所以汉服直裾上四片象征一年四季,下十二片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为天地人和,所以汉服袖圆领方为天地,中缝顶天立地为人……

所以这个社团叫做【望归】汉文化社,望君归来。希望有朝一日,汉服终将归来,终将为所有人相熟;希望有朝一日,汉文化终将归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包尤其顽强的生命力。诚怀斯意,望君与归。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我们为传统之美所吸引,为传统文化之深远流长所折服,在我们来到石家庄铁道大学之后,我们都在铁大绚丽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发现了它,发现了我们魂牵梦萦的传统之美、我们祖先所遗留下的瑰宝。

自2014年起绮雨古风社建立,我便来到了这里;

2015年3月17日,我作为校园之声广播台的一名主播与小组成员合作了一期《重回汉唐》专题栏目;

2015年与多所高校汉服社作为主办方之一与燕赵晚报合办河北高校学子传统成人礼,让外界知道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有这么一个珍爱传统文化的社团;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冬至,正式更名为【望归】汉文化社,确定社团的宗旨是以复兴传统文化、唤醒民族意识为己任;

年末,在社联嘉年华上表演节目《击鼓送征》,这个社团从此开始为校内所熟知;

11月28日,汉服复兴十二周年宣传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与除社联外的其他校内部门合作;

2016年校迎新晚会的汉舞与箭阵,宣传力度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次,那一年的新社员过百;

10月22日,我以义务讲解员的身份参加面向全国的石家庄首届“如•初见”汉服公益展会;

……

 惟汉服与君不可辜负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