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古典范儿不是穿汉服,是内心的不合时宜(内含

英剧《唐顿庄园》凭借其优雅的古典风格吸引了很多观众。

文/谭山山



所谓“古典范儿”,并不体现在穿汉服或长袍马褂上,而是某种程度的“不合时宜”,在今天这个快时代保持自己的步调和节奏,并且内心笃定。

自律和克制



建筑师王澍说他当年去同济大学读博士,是因为觉得生活需要更自律。“你像学生一样更加井井有条,会整理,你的心会更平静。”

按自然的节律生活



不要熬夜,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自然的节律生活,比如吃应时的食物、什么季节做什么事(像日本人夏天必放花火)。这样,你自然就慢下来了。

做大时代边上的浅唱者



李健自谦为“在大时代边上浅唱的歌手”,很多人喜欢他的理由,就在于他的“慢”,他的“清澈”,他的“自在”,他的“讲究”,他的“坚持”。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进行大量的、有益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是,你读过的东西,会化为养分,充实你的内心,塑造你的三观,升华你的气质。

不读死书



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读书,就看他/她对书中的篇章段落、细节能否信手拈来。作家亦舒说自己当年和金庸诸才子聚会,谈及《红楼梦》时总会互相考校一些刁钻问题,如“梨香院十二个女伶分别叫什么名字”“宝玉是二爷,那么谁是大爷”,等等。

懂一点版本学



亦舒甚为推崇“戚本大字版《石头记》”,即乾隆年间由戚蓼生收藏并作序的版本,虽然今人看到的多是影印本,但仍能从其版式、字体中体味质感。最好也懂一些关于线装书、毛边书的知识,可以买一点毛边书,体会自己慢慢裁开书页的乐趣。

做一个知道分子



读过《诗经》,就知道屠呦呦的名字来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木婉清的名字则来自“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读过两汉乐府诗,就知道琼瑶奶奶在《还珠格格》里把“山无陵”写成“山无棱”是个可怕的错误。

古典范儿不是穿汉服,是内心的不合时宜(内含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名字出自《诗经》。

读一点诗



古今中外的诗歌都行,比如卞之琳的“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佩索阿的“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海德格尔说,“诗意是栖居的根本”,有了诗意,人就保持了性灵。

参加一个读书会



也可以是小型的摄影分享会、文艺沙龙之类的,那种找到同道者的喜悦,以及开诚布公的讨论所带来的久违的温暖和密切之感,会让人感觉幸福。

不妨写写信



正如诗人翟永明的诗句——“在古代,我只能这样/给你写信,并不知道/我们下一次/会在哪里见面”,不妨学一学古人,提笔写一封信。哪怕像电影《情书》中的藤井树一样,问候一句“很久不见,你还好吗”也行啊。

像鲁迅那样讲情趣



鲁迅先生生前写信时喜欢用精心收集来的笺纸,以示对通信这件事的郑重其事和对收信人的尊重。他还和郑振铎合作,编了一本《北平笺谱》。学者王得后评价说,这是“一种稳定的情趣与文化涵养”。

古典范儿不是穿汉服,是内心的不合时宜(内含

鲁迅先生与青年。

写一手好字



把字写好没有秘诀,熟能生巧而已,据说书法大家赵孟頫每天要写一万字以上,所以他把书法写成了艺术。今天我们肯定做不到,但至少也要抽时间练字,不然手就生了。

拥有至少一支钢笔



如果说马克笔、圆珠笔是笔具中的休闲装,那么钢笔就是正装,总得备着。用钢笔(什么牌子其实无所谓)写字,会有一种自然而然就认真起来的姿态。

听古典音乐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酷爱古典音乐,虽然他没有学过专业的乐理知识,不会乐器,亦无耐心学谱,但听的念头多了,从一个作品知道另一个作品,从一个作曲家知道另一个作曲家,天长日久,也就成了“资深”爱乐者。

看歌剧



语言并不是问题,事先做好功课了解情节,歌词有字幕呢;着装也并不是问题,英国国家歌剧院(ENO)就表示,歌剧院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既欢迎盛装礼服,也欢迎牛仔裤运动鞋。

古典范儿不是穿汉服,是内心的不合时宜(内含

英国国家歌剧院。

学古琴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