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潍坊多对青年青睐中式婚礼 回归传统体验与众不同
  • 发表时间:2018-03-29 22:07
  • 作者:汉服网
  • 来源:汉服爱好者
  • 访问量:
  • 分享到

  不少新人结婚选择回归传统,体验与众不同

  1月16日,青州小伙刘海明陪爱妻陈晓清从湖北孝感参加回请宴归来,至此,他们历时半月,轰动潍坊、孝感两地的明制汉服婚礼彻底落下帷幕。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少“80后”新人选择传统中式婚礼,大红喜服、拜堂结发、合卺交杯,他们要的是一份与众不同的体验,更是一份传统情怀的回归。

  刘海明、陈晓清夫妇

  婚礼压力源于自身审美要求

  提起“怪蜀黍”刘海明,潍坊文艺圈和吃货圈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从前几年的“物质书店”,到这几年的“怪物食堂”,他总能出其不意地给人惊喜。1月16日,刘海明陪妻子陈晓清从湖北参加回请宴归来,至此,他们历时半月,轰动潍坊、孝感两地的婚礼彻底落下帷幕。

  为什么说轰动呢?因为刘海明和陈晓清举行的是正统明制汉服婚礼,婚礼流程及情境设置均依据《大明会典》的记载,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

  为了筹备这场婚礼,刘海明专门写了详细的PPT,大到全局统筹,小到布景道具,事无巨细。“因为婚庆公司没接手过明制婚礼,身边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所以除了灯光和舞台效果,其余的工作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刘海明说。

  陈晓清,这个生活中长发飘飘、弹古琴、懂茶道的姑娘,算是国内比较早一批穿汉服的人,平时对复古的东西格外感兴趣。她说,很不喜欢现在流行的婚礼模式,觉得这种程式化走台就像提线木偶,千篇一律,缺少诚意。尽管汉服婚礼的难度很大,她和老公还是顶着压力做了。“压力不是来自于家长,我们双方家长都很开明,放手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陈晓清说,压力源于自己的审美要求,以及“可能被朋友吐槽的危险”。

  新人服饰都需要“私人订制”

  在刘海明看来,虽然婚礼看似是一对新人的仪式,但更像是给宾客看的一场演出,如何让这样的“演出”既满足宾客的欣赏水平,自己又乐在其中,是一场婚礼成功与否的关键。

  回头想想自己操办的这场婚礼,刘海明认为,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的中式婚礼,甚至是唯一一场明制汉服婚礼,还是很成功的。现在,很多朋友都纷纷向他们取经,甚至有位河北的大叔找来,表示自己的儿子明年结婚,想办一场中式婚礼,请他们夫妇支招献策。

  “传统中式婚礼挑剔而且烧钱,需要西式婚礼双倍的钱才能达到同等级的效果。”陈晓清说,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服饰。新郎新娘的服装、鞋帽、盖头都是找人订做的,持灯的四个侍女、主要参与人员,着装也都有要求。好在他们的朋友中有不少平时就穿汉服,大家把平时的收藏贡献出来,齐齐整整上阵了。

  “新郎佩戴的荷包是我多年的珍藏,我的发饰是重庆一位朋友做的,结发礼的手袋是朋友送的苏绣,香案本来应该用长条茶几,但找了半天没有合适的,于是朋友把店里最贵的红木琴桌搬了过来,大家一起布置了独具一格的茶席……”说起婚礼的一点一滴,陈晓清满满的感动,而这场婚礼获得亲朋好友的盛赞,更让她觉得分外开心。

  薛女士、刘先生夫妇 婚礼热闹整个村庄

  家住高新区福海花园的薛女士和老公刘先生都是公务员,平时习惯了西装领带的装束,他们决定在婚礼时“解放”一把,彻底回归传统。

  因为婚礼要在刘先生的老家青岛平度办,薛女士觉得,常见的婚礼形式在农村搞不好就会半土不洋,思索良久,她决定在农村办一场中式婚礼,既接地气又十分应景。于是,刘先生“遥控”联系了婚庆公司,请他们帮忙提前把婚礼地点打造成想要的模样。

  “中式婚礼太难了,从搭台布景到道具摆设,都要特别用心。”薛女士说,因为没有现场“监工”,等她回到老家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细节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婚庆公司连夜给我们装饰了一下,第二天一看效果还不错。”薛女士告诉记者,老公的亲戚、朋友、邻居也都一齐上阵,婚礼热闹了一整个村庄。

  从新人体验、亲朋反馈来说,薛女士的中式婚礼非常圆满,不但新郎新娘、司仪的装束打扮是中式风格,整个婚礼流程也是按照传统的习俗,“三拜九叩”,鞠躬奉茶。“毕竟一辈子只有一次婚礼,谁都想做得尽善尽美、刻骨铭心一些,这样传统味道的婚礼跟我们平时在城市里参加的那种婚礼还是很不一样的,很多感动,也很多回味。”

  在奎文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徐女士上个月刚赴青州王府街道参加了一场中式婚礼,提起这场婚礼,她直言:“太新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