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5月4日是青年们的节日,当天上午,伴随着悠扬的古曲和朗朗的诵读,杜甫草堂仰止堂内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古代成人礼仪式。来自成都市青苏职业中学的数十名青年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他们身着汉服,以一种别开生面的仪式纪念自己成人。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三加礼服,让现场的观众穿越回千年前,一睹汉族传统的冠笄之礼现场。
仪式开始之前,学生们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完成盥洗仪式。他们有序排队,依次走向古色古香的盥洗盆,由仕女舀起一碗清水,冲洗掉手上的污垢,然后怀着虔诚的心,在红色毛巾上细细擦拭。仰止堂前,他们的父母早已穿好了红黑相间的汉服,等待见证孩子的成长。
一对青年男女在司仪的指导下,分别示范加冠、及笄成人礼。他们原本穿着学生模样的衣服,在师长的协助下三次加冠、三次更换服饰,与此同时,正宾高声吟诵“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的祝辞。
身着汉服的女学生赵萍跪坐在蒲团上,由已成年的女子为其梳头加笄,一头秀丽的黑发,在巧手和发簪的配合下挽成发髻,然后起身作揖行礼。而后,她在女司的帮助下穿上汉服,跪拜父母、师长、炎黄,以传统的及笄礼仪见证了自己长大成人。
随后,15组家庭现场体验了古代成人礼。家长与孩子相向而立,家长为身着汉服的子女加冠、及笄,整理衣冠。礼毕,青年学子向父母叩拜行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种古朴庄重的仪式中,父母与子女共同见证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成人礼。
为了向观众展示这种仿古成人礼,赵萍和同学们提前几天学习、排练,她还向老师请教了成人礼的由来、步骤、注意事项,保证在仪式过程中不出错。特别是在聆训环节,聆听着家长代表的训诫和希冀,她泪光闪闪,眼眶湿润。她告诉记者,在这种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特别是聆听了同学母亲的教诲,她的脑海里闪现了幼时淘气、不懂事的画面,意识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她准备在放学回家之后,郑重地向父母道歉,“我不再是个小孩子,不应该再惹父母生气了”。
这样别来生面的礼乐古风吸引不少游客驻足,不少观众举起相机拍照,甚至有人举着手机向网友直播,共同纪念学生们的冠笄成人礼。
杜甫草堂工作人员介绍,成人礼由来已久,自周代起规定青年男女在15至20岁之间行成人礼。古代的“加笄成人礼”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宗庙中举行的仪式,其中三次更换发饰和服饰,一次比一次庄重、华丽的服饰,象征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她看来,加笄成人礼值得推广:“仿古成人礼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庄严的仪式也在告知孩子成人之后即将肩负家庭、社会责任,让参与者的责任感大大提升。”
【知道一点】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其中,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
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岁,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摄影报道
(原标题:成都杜甫草堂仿古成人礼 中学生加冠及笄感恩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