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百名小记者走进合肥城隍庙,诵经典、学写毛笔字,参与开笔典礼,专访城隍老字号,一系列特色活动让江淮小记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看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

张铭驰 合肥市和平小学四(5)班

9月23日,一吃过午饭,我就兴冲冲地赶往城隍庙,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我要参加江淮小记者的活动,去城隍庙参加国学课堂开笔礼,我还要参加开笔礼诵读节目呢。

开笔礼是少儿识字习礼的启蒙仪式,来到城隍庙,四周红墙黑瓦,雕花木窗,古色古香。换上汉服,站在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正式开始了,一位鹤发童颜的爷爷走上台,带领身着红色汉服的小记者们诵读《少年中国说》,古乐悠扬,裙裾飘飘,诵读朗朗。接下来是开笔礼仪式,我们起立,正衣冠,向孔子、向父母、向老师大声问好并鞠躬。然后是“击鼓明智”,在一声声庄严的鼓声中,老师带领我们放声诵读经典名文。紧接着,老师用蘸了红墨的毛笔在我们额头轻轻一点,这是“朱砂开智”。第四个环节是学写毛笔字。我拿起毛笔,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仁”字,耳边响起老师的教诲:“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

展开剩余85%

仪式结束,老师带着我们去逛城隍庙的老字号。说实话,长这么大,我还没来过城隍庙呢。这次,我们还了解了许多老字号的历史文化。比如刘鸿盛,它始于1873年,至今已经有144年了,是安徽省著名的小吃店。我们在店里品尝了甜甜的桂花糕,酥脆的烧饼和软糯的驴打滚。

穿汉服、诵经典、点朱砂、逛城隍、品美食,这次的小记者活动真丰富!

点评:穿汉服、诵经典、点朱砂、逛城隍、品美食,文章写得很不错,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会展开能总结是写文章很重要的技能。

李煜成 六十二中学四(2)班

9月23日,我第一次参加了期待已久的江淮小记者活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来到了城隍庙大庙内。我看到里面都是一些很漂亮的古建筑。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挖掘庐州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活动一开始,胡长江爷爷带着我们小记者朗诵《少年中国说》,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城隍庙的来历。合肥城隍庙又名庐州府城隍庙,是北宋黄佑三年(1051年)为了纪念首任庐州府知府孙觉而建造的,因为孙觉在他任职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被老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现场的小记者都听得津津有味。

开笔礼开始了,傅前飞老师讲授了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台上的小记者穿着汉服在傅老师的带领下正衣冠、起礼、拜孔子,集体诵读《学记》,接着是朱砂启智,开笔大礼,最后是击鼓明智。这就是开笔礼的过程,这让我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这一天我很开心,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以后我还要参加这样的小记者活动!

点评:很高兴这样的活动能让你觉得有意义,希望以后多多参加,并认真学习观察、写作,相信你的作文会有很大的提高。

唐建峰 杨林小学三(2)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随优雅古琴声配着《少年中国说》,开笔礼仪式就开始了。

开笔礼准备就绪,小记者们换好装束伏在文案前,仿佛真的置身于古学堂,认真地和老师学习道理、写字、击鼓明智,下定决心要传承国学经典。

接下来,我们采访一家老字号小吃,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此环节可谓是干劲十足。五味斋以五种口味的汤圆闻名,这里的汤圆比我们平时吃的汤圆稍大些,咬一口糯糯甜甜,每个人都在享受不一样味道的汤圆:有猪肉馅的、猪油白糖馅的、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青红丝五仁馅的。再喝一口原汁蜂蜜的汤,我顿时感觉自己沉浸在了甜蜜里。这是一种爱的味道,团圆的幸福味道。

点评:看样子确实是个小“吃货”,专访老字号这一段写得比较精彩。文章源于生活,多读书多观察,写作水平自然能提高。

马思语 六十二中学五(1)班

我和其他19名小记者组成了第一分队,主要目标是采访百年老店。我们向着第一个目标前进——李鸿盛百年老字号,专门经营点心和早餐,招牌是鸡汤馄饨、水饺、烧饼……我们尝了芝麻糕、芝露糕、黄团、烧饼还有糯米油香。糯米油香里面是桂花糖,黄团里面是豆沙,味道都不错,一百个赞,推荐!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