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话题访问量:
  • 分享到

摘要:从高中时第一次接触汉服至今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我和大多数汉服同袍都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可我也是汉族,我怎么不知道呢?你们穿的服装我只在古装剧上看过,那么你们最初又是通过什么知道汉服的呢?

从高中时第一次接触汉服至今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我和大多数汉服同袍都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可我也是汉族,我怎么不知道呢?你们穿的服装我只在古装剧上看过,那么你们最初又是通过什么知道汉服的呢?

我想,在怎么知道汉服的这个问题上,很多同袍与我有同样经历的。最初,我也是在电视剧中看到,我也习惯的将其称之为“古装”。直到读高一时,我才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几位女大学生穿着汉服游西湖的报道。看到报纸后我首先是觉得汉服很美,自己很想有一套,但因报道中并未详细的解释汉服的定义,所以我也便望文生义以为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心里依旧将汉服当做“古装”来看待,而“穿汉服”顶多只能算是一种个人爱好。至于将汉服带入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其实说起来,我真正了解汉服含义还是因为一件挺乌龙的事。2007年春天,我因为喜欢秦始皇而独自到西安去旅行,在景区穿着所谓“秦始皇的衣服”照相,之后又买了一套这样的影楼装带回家。当时的我满心欢喜的将自己穿“秦始皇衣服”的照片发到百度汉服贴吧,心想,既然这贴吧主题是“汉服”,我发发“秦装”貌似也是离题不远吧。结果可想而知,后面的回帖是责骂的,叫删帖的,阴阳怪气什么都有,但好在有几个很有心的同袍知道我是对汉服的定义不了解,便很耐心的打了许多文字向我解释。不管怎么样,我很感谢这些同袍,因为他们让我了解汉服的真正定义——汉民族的服饰。

那年冬天,我拥有了第一套自己的民族服饰。

当我们穿上汉服时,常听见有人这样说:“服饰是会演变的,汉服已经不适应今天这时代,她被时代淘汰了。”但实际上真是如此吗?那么我们亦可以反问,为何同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服饰依旧保存着,每到过年过节,他们依旧会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为什么跨国的我们都能知道日本的和服与韩国的韩服,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对自己的民族服饰一无所知?他们与我们可生活在同一时段啊!为何历史巨流独独淘汰我华夏衣冠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得不再次去提起明末清初那段不太愿意去触碰的痛史。相对其他民族服饰而言,汉服又是不幸的。1645年,清廷一纸“剃发易服”令,使得汉民族延续千年的服饰习俗遭到毁灭性的割裂。面对清廷的恶法,亦有无数先烈为保卫民族的衣冠而奋起反抗,例如壮怀激烈的“江阴八十一日”,例如血流成河的“嘉定抗清”。但他们最终都倒在清军的屠刀之下。而汉服,也因这种政治力的“霸道”被迫中断近三百年之久。三百年间,汉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自己民族衣冠的赤裸民族。

既是民族服饰,那么它就既非“古装”,亦非“个人爱好”。按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民族是由自然力而形成,是属王道。汉服亦是由这种“王道”伴随着华夏民族的文明自然形成。由“王道”而生,因“霸道”而断;有“霸道”令其离去,自有“王道”令其归来。我所做之一切,只是在顺应这个历史的必然。

大学四年是汉服真正融入我生活的岁月。那些年,我以汉服作为自己的生活着装,并蓄了长发。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反对者自不必说,而不少赞同者多是认为我是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支持。我感谢他们的支持,但不敢以他们说的“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者”自居。因为在方面,我仅仅只是个学生,对其更多的是敬畏之情。我之所以能不顾一切将汉服带入生活,想法其实很简单,即:我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我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没有为什么。尽管媒体报道时,我身上的汉服不止一次被冠以“古代服饰”之名,但我绝不认为自己是在穿的是所谓“古装”。因为华夏没有作古,民族亦未亡种,汉语既非古语,汉服又何来古装之说呢?她作为民族的衣冠,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亦属于未来。正如苗族同胞的苗装,藏族同胞的藏袍一样。

在四年的汉服生活中也遇到过不少触动内心之事,方文山老师也是令我感动的人之一。2010年,方文山老师到我们学校演讲,老师觉得穿汉服的我正好符合他“中国风”这个主题,便让我坐在靠前排,并让我准备几个问题向方文山提问。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