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坚信盾牌形状的吊坠可以给佩戴它的人带来庇佑。这件护身符原本是一根完整项链的挂坠,上端留有一个小孔,可以穿过佩戴用的颈链,金丝镶边的小鸟眼睛可是用翡翠镶嵌而成,据说,这种手工技艺可将名贵的宝石通过精密的金线镶嵌在玉石或者其它材质中。
【玉凤佩】长13.8厘米,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她生前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地位显赫。妇好墓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
【楼阁人物金簪】国博馆藏九件益庄王墓出土的楼阁人物金簪,为益庄王妃所使用,设计制作上极尽工巧之能事,运用了高超的累丝工艺和线空技术,使簪首既轻巧玲珑又绚丽耀眼。此簪簪首云形,上有一重檐楼阁和五座牌坊,每座牌坊内有一舞蹈人。
【包金嵌玉兽首银带钩】长18.7厘米,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固围村五号墓。此带钩把金属铸造工艺和琢玉工艺结合起来,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云兽纹青玉璜】这件玉璜由七块和阗青白玉和两个鎏金青铜兽首衔接而成,中间五块玉以铜片穿连,青铜片与玉衔接严密,至今毫无松动。此璜集阴刻、浮雕、接榫等多种工艺于一身,代表了战国中期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镀金点翠鸟架步摇】步摇最早见于汉代,插髻为饰,走动时则摇晃,活泼喜人。这件清代步摇顶端为龙头形,龙嘴下坠拱形鸟架,小鸟立于架中,口衔竹叶,其左右各一饮水罐;架下垂三串竹叶,每串三层;龙头、鸟架、小鸟、竹叶均点翠饰。
【海棠花梳背】我国唐代的梳子除梳理之外,还用来插固发髻,故梳背常为玉质并饰雕花。此梳整体由梳背及梳牙两部分嵌接而成。梳背玉质薄平,一端钻孔,下部平直,磨出内棱,嵌入梳槽。双面刻海棠花束,线条简劲,构图饱满,是唐代雕花艺术的流行风貌。
【鎏金银香熏】这件唐代香囊出土于陕西西安沙坡村,由两个半球组成,有子母口可扣合。下半球内装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香盂都可保持水平,香料不会倾。
【牛头鹿角形金步摇】云鬓花颜金步摇。魏晋南北朝时期,金步摇是鲜卑族妇女佩戴的步摇冠上的一种装饰,走路头部摇动时,步摇上的金叶也随之颤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女孩李静训,一位地道的金枝玉叶、帝胄王孙,不幸九岁殁于宫中,她的丧葬规格极高,随葬许多精美饰品。此手镯每个分成4节,各节两端较阔,上嵌珠,以方形嵌青绿色玻璃珠的小节相连。
唐代的鎏金银簪钗,分别是凤形钗,扇形钗,扇形簪。两股为钗,单股为簪。
宋 金列鞢。这个是女真贵族腰间佩戴的饰品,上部是鎏金银盒,字母口,银盒下缀一长方体金饰,上饰缠枝花,内镶两块红玛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