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汉服武士装束很酷

 

 

汉服武士装束很酷

 

伴随汉服展示的还有各个朝代的礼仪

 
 

伴随汉服展示的还有各个朝代的礼仪

 
 

朝代不同服饰也有差异

 

 

朝代不同服饰也有差异

 
 

抓周礼深受市民欢迎

 
 

抓周礼深受市民欢迎

 
 


  本报记者 吴拏云/文 陈起拓/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十几位身着汉袍、脚履皂靴的青年,立于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古大厝前,高声诵读《论语》篇章,嘹亮的诵读声和齐整华丽的装束,吸引来大批市民围观。

  日前,第二届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在晋江五店市内隆重举行,来自福建、陕西、广西、浙江、江苏、重庆、台湾以及英国考文垂等地的100多名汉服的爱好者们齐聚晋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海内外推广汉服文化。而此次活动,仅仅是近几年来国内“汉服回归”热潮的一个缩影。

  以汉服为载体的文化弘扬

  在过去几年里,沉默千年的汉服突然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回归公众的视野: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到京推广汉服文化;河北百余位新人举办汉服婚礼;汉式婚庆华丽亮相广州婚博会;北大校长许智宏称考虑将汉服定为北大学位服……打开网页,与汉服有关的诸多新闻一涌而至,仿佛能挤爆你的眼球。不过,静下心来,我们不得不问,汉服回归究竟想为我们带来什么?

  汉服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包括了历朝历代的服制、纹饰、风格、用料、剪裁等等内容,更承载着汉人世代延承的精神。如果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汉服再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武术剑道、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传统文化活动相结合,一件衣裳也可尽显汉族千年的礼仪、文化和风骨。所以弘扬汉服就要面对文化取舍的问题,取舍不当的话,一场汉服活动也许不过就是一次“历代服饰博览会”罢了。

  对此,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运营公司的黄女士表示,现在的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绝不仅仅是一场服装秀,活动实际上集民族服饰、礼乐文明、风土人情的展示于一体;通过掌中木偶戏、香道表演、闽筝演奏、台湾电音三太子等演出,将闽台悠久的雅音雅艺展现给外界;还采用赠书、送画册、宣读等形式,向市民介绍了抓周礼、射礼、上巳节踏青等中国古老的风俗活动,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在整个活动中,汉服作为载体,只是‘皮层’和表象,而那些中华传统习俗、浩瀚经典、高雅艺术等,才是我们真正要展现的文化内核。”黄女士说道。

  眼球效应带动文化推广

  好奇、喜欢新鲜尝试是年轻人的天性,全国汉服社几十万成员基本以80后、90后为主,如果抛开“吸引眼球”的动机不言,倡导汉服回归还有什么更深远的意义吗?

  参加此次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的英国留学博士生、“英伦汉风”汉服社社长殷文成对此感触颇深,他说,仅在英国考文垂一地,目前就有汉服社成员近500人,这些人里面纯粹的外国人占了两成,其余八成是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汉服更像是一种媒介,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一些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因为迷上汉服而主动要求加入汉服社,这让我们很激动。”殷文成称,汉服、汉文化在国外的影响正逐渐扩大,“英伦汉风”不但在唐人街等华人聚集区走秀,还受邀参加了汇丰银行、BBC等大型机构的年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汉服之美,他们也利用这些机会不断向外国友人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看到有这么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推广汉服文化,多次参加两岸文化交流的台湾传统文化促进会总干事吴竹仙赞不绝口。他表示,华美汉服的魅力难以抵挡,更重要的是,年青一代在认识汉服的同时,也能醒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自觉去传承、发扬它。对于汉服爱好者来说,他们穿汉服、行古礼、过传统节日,是通过演绎这些形式,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商业+生活”的价值互补

  汉服回归也面临着不少尴尬现状:一是认知度不高,多数市民根本分不清周制汉服、唐制汉服、宋制汉服等的区别;二是规制不一、成本过高,服装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质地标准,而且定价普遍偏高,普通民众难以承受;三是难以真正对接现代生活,一些传统汉服宽衣博袖,日常穿戴并不方便。

  有经济学家认为,汉服要么搭上商业快车,脱胎换骨去适应现代生活;要么只能在时代的浪潮下成为“小众品位”,即爱好者们自娱自乐的道具。汉服要想赢得大众的喜爱,商业与生活之间的价值互补关系必须协调好。没有受众的话,谈文化传承、传播,都将是一句空话。


  陕师大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韩星表示,在中国综合国力上升的背景下,部分国人以汉服饰为切入点,并试图影响大众,以此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效用,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曾说过,“文脉断,则国衰;文脉盛,则国昌”,只有当我们拾起自己的文化,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目前,我们的社会开放,宽容度增强,人们接受多元新事物的能力也在增强,汉服热的产生便是多元化需求的一种体现。然而,汉服回归会不会是一次充满魅力的文化洗礼,目前看来,依然存在着许多未知之数。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