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款汉服大致分为三大类:衣裳类、深衣制、通裁类,每类下面对应相应的形制。
男款汉服大致分为三大类:衣裳类、深衣制、通裁类,每类下面对应相应的形制,如下图所示:
1、玄端
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自天子至士皆可穿,为国家的法服,天子平时燕居之服。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也穿玄端。
玄端上衣纯用黑色,不加缘边。玄衣用布十五升,每片布长二尺二寸,因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称端。又因玄端服无章彩纹饰,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这种服制称为“玄端”。
深衣流行后玄端逐渐废止,后来明代恢复古玄端制而造“忠靖服”。
玄端为男子服饰,女子不可穿,除祭祀和朝会外不可穿。
2、短打
这里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短”“竖”“裋”三字同音,都读作“shù”。“短”通“ 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又称裋褐。
裋褐为上衣下裤的形制,上衣为交领衣,长度一般在臀部,裤为直筒裤。此款本为男装,适用于居家劳动,现代发展为男女通用。
3、半臂
短半臂:男装短半臂在现代一般作为汉元素穿着。
长半臂:此款形制暂无文物佐证,不确定历史上存在与否。
4、曲裾袍
曲裾袍是深衣的一种,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孙机)。
曲裾以绕襟的周数分为单绕、双绕、三绕。以衣长的长短分为长曲裾和短曲裾。一般有腰带围腰,细带结系。
(关于曲裾是否有宽腰带、是否有宽腰带+细腰带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此不做讨论。现代商家一般有三种做法,一种为宽腰带加细长腰带,称为腰封;一种为较窄的宽腰带,用小系带系住;一种为较宽的长系带,直接系于腰间。)
曲裾出现,与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
曲裾男女皆可穿着。
5、直裾袍
直裾是华夏服饰文化体系中深衣的一种,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是因为古代的裤子都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腿穿到膝盖位置,上面用带子系在腰部。这种没有裤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面的衣服遮挡,裤子就会露出来,在当时被视为礼节的禁忌。所以外要穿着曲裾。以后,随着服饰的改进及服饰制度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在先秦及西汉前期较为盛行的绕襟曲裾因其穿着繁琐逐渐被直裾替代。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替代曲裾并流行和普及。
直裾袍通常是一种常服,而非礼服。男女皆可穿着。有长直裾、短直裾、鱼尾直裾等款式。
6、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指根据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是朱熹对《礼记》深衣篇所记载的的深衣的自我认识和研究的产物。
朱子深衣的结构特点为:直领(没有续衽,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
朱子深衣的影响很大,日韩服饰中有部分礼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
需要尤其指出的是,有不少制作汉服的商家将所有白底黑缘的深衣都谓之“朱子深衣”是错误的。历史上有多位经学家都对深衣做出了自己的考证,不能将其他人的作品笼统的冠名为朱子深衣。
7、圆领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