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话题访问量:
  • 分享到

摘要:汉服始于黄帝,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而后一路发展演变至明朝。之后清朝满人入关,大举剃发易服,一直沿袭数千年的服饰传统就此断裂。

汉服始于黄帝,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而后一路发展演变至明朝。之后清朝满人入关,大举剃发易服,一直沿袭数千年的服饰传统就此断裂。

而进入现代,汉服更是尘封的记忆。人们甚至会把汉服与和服、韩服混淆。除了服饰之外,其他的传统文化也在点点消逝。除了文献记载的唐诗宋词,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当年汉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外,生活中的我们,已经渐渐地淡忘了祖先代代相传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让汉服社的小姐姐们告诉你

端午、中秋变成了粽子节、月饼节。你能看的是甜粽子和咸粽子的南北方之争,五仁月饼蹲角落画圈圈的心理阴影。却不在意这个节日本身的历史意义。

人们总是在担心,会不会到后来,一代一代的就彻彻底底把我们五千年文明忘光了呢?怀着这样的担心,橘子君找到了来自绍兴艺术学校的17岁学生渲纸和槐胭,以及来自绍兴文理学院21岁的学生秋水。她们三位都是汉服社的成员,和她们进行一番对话后,我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失传的担忧,或许只是忧人自扰罢了。毕竟,美好的东西又怎会被人忘记。

始于“颜值”,陷于“内涵”

当橘子君问这三位来自汉服社的姑娘,最初为什么会喜欢上汉服时,她们的回答其实不约而同的,都是因为汉服的“高颜值”。

渲纸最初喜欢上汉服,是因为“女神的电视剧”——刘诗诗的《女医·明妃传》。看到电视剧刘诗诗的造型觉得很美很漂亮,她说:“感觉穿上汉服的时候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所以,偶像的力量还是无穷的。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让汉服社的小姐姐们告诉你

秋水被问起参加汉服社的缘由时说:“大概是因为从小受白娘子熏陶喜欢这些古风,仙气飘飘的衣服吧,高中也陆陆续续接触过,到了大学知道了有汉服社的存在,就立马跑上去填了申请表。”

这么想来,橘子君也曾经在小时候看着《新白娘子传奇》,也被里面的轻纱白衣和高高的发髻金钗吸引,然后披着毛巾被,假装自己是白娘子,但是从未想过要去深入了解汉服。想想跟别人比起来,自己简直弱爆了……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让汉服社的小姐姐们告诉你

就像谈恋爱,饭爱豆一样,会因为“颜值”而被迷住,想要多了解一些关于TA的事情。于是,在知道越来越多以后,我们就陷于“内涵”了。

渲纸就是在后来是因为汉服的发展、含义而渐渐更加喜欢上了汉服。她说:“因为喜欢所以就会想要去了解。了解它的变换、它的含义,汉服形制的变化,宋裤,褙子,齐胸啊等等,每个朝代的汉服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朝代更替文化的交流融合,人们的穿着需求进行变化的,有着历史的痕迹。”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让汉服社的小姐姐们告诉你

渲纸

秋水也说道:“入了汉服社之后第一次见面会,社长学姐给我们普及了关于汉服的知识,还带了社团的汉服来展示,这时候就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恍然大悟,才知道原来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饰,就觉得有些自豪,有种归属感。”

泱泱五千年的历史,自有它迷人之处,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为它的瑰丽而着迷。而当你发现,这份瑰丽的宝藏是和自己相关时,那份归属感便会指引你继续探寻下去。

所以,当听到有人指着汉服是别的民族服饰时,槐胭就会感到生气和遗憾,就会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它,让更多的人懂它。

日常也会穿汉服,这不是cosplay

当一个身着汉服的人在街道上与你擦肩而过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演出?拍戏?Cosplay?穿越啦?

但是,在汉服社的同学看来,穿着汉服日常出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她们看来,穿着汉服和Cosplay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渲纸和槐胭都认为Cosplay是模仿,而汉服不是在模仿任何人。

渲纸觉得:“cos讲究的是还原二次中的人物,但汉服不是。汉服是在复原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生活的需求。如果我喜欢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影视作品角色身上的汉服,又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会去买,但我不会去模仿她。”

至于对于日常穿着汉服,会不会担心在意他人的目光,姑娘们似乎一点都不担心,甚至还对大家接受汉服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