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农历“七夕佳节”,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外,申城年轻人还有什么别样的过法?汉服聚会、提倡“分开参观”的戏剧演出……记者探访发现,虽然一中一西内容各有不同,但却一样“应景”有趣。

汉服乞巧、浸入式观剧 除了秀恩爱七夕还能这么过

同袍相聚,七夕雅集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传统七夕的民间风俗主要有“穿针乞巧”“拜织女”“种生求子”“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等活动。

在佘山的一处茶室中,一群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正手捧荷包,穿针引线。他们是沪上一家汉服爱好者组织的成员,通过集会的方式,感受与传承传统文化。活动现场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于桌上;鲜花几朵、红纸一束,插于瓶,花前置小香炉一个。成员于案前焚香礼拜,称为“拜织女”。最后大家围坐桌前,品茶聊天,共赏琴曲。

商小姐一边缝制一边告诉记者,七夕制作荷包主要是结合七夕乞巧的习俗,而荷包正是七夕传统风俗的一种物件。“亲手制作的荷包可以赠予他人,作为信物,正符合七夕的另一层含义——有情人相会之时。”

“跨了大半个上海来参加雅集,听听七夕文化习俗讲解,吃吃水果糕点,还见到很多可爱的小姐姐小哥哥,很放松的一个下午。”第一次前来参加雅集的殷小姐表示很幸运能在七夕前加入组织,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七夕雅集活动,让人更好地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换一种方式欣赏《麦克白》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传统七夕佳节也可以“中西合璧”。近日,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的第二轮表演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进行。浸入式戏剧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创新戏剧形式,它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规则,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者的关系,观众可以在整个剧场的上百个房间里穿行,想做什么、想看什么都取决于他们自己,因此每位观众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Sleep No More》以《麦克白》为蓝本,作为浸入式戏剧的鼻祖,在上海的演出一票难求。这个七夕,即便是工作日,剧场外也早早排起了等候入场的长队。

《Sleep No More》的制作方鼓励单独探索观剧,入场时工作人员会有意地将朋友情侣分隔开。“确实不太适合七夕来看。”队伍中的刘小姐开玩笑,“不过要是从头到尾没有分开,也是个好兆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日晚场的人数确实比平常工作日晚场的人数多。“不论是牵手走在昏暗的场景里,还是分开体验,结束后再一起探讨各自发现的情节,都不失为一场愉快的约会。”

动动手指,随时查询交通违法!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腾讯大申网官方微信!

汉服乞巧、浸入式观剧 除了秀恩爱七夕还能这么过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新粉丝回复【新人】可参与抢楼,有机会赢取QQ公仔!

1.回复关键字“真爱”,可以获取粉丝卡,有机会赢取能刷地铁卡抢微信红包的智能手表哦 !

2.你也可添加大申君私人微信号“dashenwzb”,各种聊天群等你进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