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无疑问,汉服运动虽然在高速发展,但是也在严重地缺失话语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彻底失去话语权。可以说,丧失话语权的汉服运动将失去一切。
毫无疑问,汉服运动虽然在高速发展,但是也在严重地缺失话语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彻底失去话语权。可以说,丧失话语权的汉服运动将失去一切。
我们来回顾一下汉服运动的话语权是怎么逐步缺失的。大家都知道汉服运动是始于汉网,汉网的建立因为是始于一种民族悲情,所以建立伊始虽然各种派别都有,但是是有一个基本的统一话语权的,那就是“汉本位”思想,就是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而旗袍马褂等是异族服装,并且是禁止穿旗袍马褂参与活动的。还有一点,汉网时代,大家一致公认蒙元满清时期是中国的亡国期,特别是在满清,中国的民族文化是被转基因,是被异化和蛮化的,中国的民族精神是被奴化和麻木化的。而且,汉网时代,大量的人是认为佛教是外来的,是没有真正中国化的,是不能和儒家道家一同作为中国的文化核心的,是最多只能站在第二梯队的。
后来,因为汉网的内部矛盾,溪山琴况先生出来接管天汉网和汉服吧,汉服运动的话语权开始出现分裂,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汉服运动的话语权出现了初步的缺失。溪山琴况先生因为看到汉网陷于骂战而缺少实干精神,所以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兴汉战略思想,写了一系列论文,主张跳出纯思想论战而走向线下的实体汉服活动,以此作为突破口,然后再向纵深发展。这一点是非常对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他所以能成为汉服运动早期领袖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给兴汉找到了一条可以落地并且相对安全的道路,所以直到今天,所有同袍都在怀念他。但是,因为当时汉网的主张比较激烈,他害怕汉服运动会中道夭折,所以他在他接管的天汉网和汉服吧里放弃了坚持汉本位思想,提倡恢复汉服汉文化,恢复真正的华夏精神,这导致很多新进入汉服运动的同袍不再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担当,而是单纯的喜欢汉服和汉文化,至于汉服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担当则不再感兴趣。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搞汉服运动的人和搞国学以及搞其它传统文化的人不再有本质的区别,无非只是多了一件衣服而已。并且,因为汉界的人都相对年轻,在面对国学圈的人甚至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面前失去了自证的能力。比如说,那帮伪专家学者说,“你们搞汉服运动的人都是年轻气躁,衣服只是表面,得多学经典,多学琴棋书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面对这类问题,非常多的同袍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状态,疲于解释,而没办法教育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如果这些同袍是有汉本位思想的,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经一驳,立马能让他们闭嘴。因为汉服运动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什么不分良莠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而是一场为华夏文化正本清源的运动,一场找回我们真正的华夏精神的运动,一场总结华夏五千年最少下开一千年的文化运动,一场为华夏的彻底雄起引领世界而奋斗的运动。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汉本位者一定不会去跟他们解释什么汉服也是文化什么的,一定是要教育他们汉服不是什么表面,而是和汉礼一起构成华夏的地基,离开汉服汉礼,一切华夏文化都不会真正成立,而会异化成敌人的帮凶,离开汉服汉礼中国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千年大国和文明之邦,就算强大也是一时,绝对不可能百岁千秋。有了汉本位思想,甚至可以直接绕开他的话题,问他知不知道鲁迅说的“国民劣根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个“国民劣根性”?这帮草包,肯定一下子就愣住了。甚至可以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华夏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华夏文化?华夏文化的两个“长城”究竟是什么?这帮有点知识而没文化的蠢货能回答上来吗?但是没了汉本位思想,我们的同袍们,就显得那么的软弱可欺,被这帮无知的“公知”“叫兽”给当猴耍而无还手指之力。
正因为溪山琴况先生矫枉过正,所以汉服运动在天汉网和汉服吧这一阶段,打破了统一的话语系统。因为话语的统一问题被打破了,所以汉服运动在这一阶段也就初步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我们得客观公正地说,这一阶段的成绩是远远大于过失的。因为正是在这一阶段,汉服运动打破了初期的寥若晨星,开始由泥泞路走向了尘土路。而且,这一阶段的同袍大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民族情结的,对汉服运动的核心主张也是有所了解的,这是因为溪山先生本人是一个伟大的兴汉者,是一个有着极强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责任的人,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他的行为自然会影响到无数人。而且,虽然溪山先生说过不支持汉本位,但他本人又说过,“华夏即汉,汉即华夏”,这又是一个绝对的汉本位者才能说出的话。另外,据一些早期的老同袍讲溪山在弥留之际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的心声,那就是他也是个汉本位者,之所以要在论坛和贴吧里说不主张汉本位的话,是希望大家能少些争吵多些实干。而且,当时汉服运动发展的环境非常不好,他也担心会中道夭折,所以,他说不支持汉本位,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