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射箭
弯弓射大雕的酣畅,只能想一想。
弯弓射大雕的感觉,努力营造一下,还是能有一点儿。
现代都市,钢筋水泥,还是有射箭馆的容身处。
只是,这个爱好太过小众,连带着市场也很小众。
就是这样,还是有人觉得,射箭,那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然喜欢了,就想把它传承下去,最好,能发扬光大。
和很多人想象的一样,这个射箭场老板,最初,也是个射箭爱好者。
还是一个,爱好汉服的射箭手。
(张文华/文 陈嘉澍/摄)
射箭馆在杭州江干体育中心。
到门口时,和吴戈打了个电话,他蹭蹭蹭就跑了下来。
很醒目,一眼就认了出来,尽管,有点儿小惊讶。
吴戈穿着汉服,下巴的小山羊胡扎起来,有一个弯曲的弧度。
嗯,果然和事先知道的一样,是个汉服爱好者。
说起来,之前,吴戈和我算是同行。
2011年5月之前,他就职于上海某媒体杭州分社。
从媒体圈到射箭场,这个跨度有点大。
吴戈说,这还得从他的家乡文化说起。
那会儿是上午,射箭馆里几个他熟识的顾客,娴熟地自己开练了。
场馆不算大,所有的加起来,就400平方米。
真正射箭的场所,占了一半还不到。
8个箭靶,10米步射线前,有一桶桶的箭,左边的墙上和地上,有各种弓。
我打量射箭场的时候,吴戈换了一身墨绿的汉服。
他说那是明朝的武服,名字很霸气,叫“夜煞”。
穿着“夜煞”的吴戈,摘下眼镜,说起了他的童年。
新乡是中原地带,离少林寺不过1个多小时车程,素来有习武的氛围,箭是百兵之兽,也是中原一带习武人的最爱。
“我父亲那辈,乡间还有习武的传统,讲究点的人家,生了男孩后,会做一把弓箭挂在门后,等孩子满月了,就抱出去射箭。”
当然,箭是大人替孩子射的,去旷野上,对着天空射一箭,寓意着“好男儿志在四方”。
大了点,吴戈他们这些男孩子,都会自己做箭,不过都很简陋,高粱秆子当箭,树枝做弓,纳鞋底的绳子当弦。
或许,是生在中原之地的缘故,吴戈说他的心里有“侠”。
长大后,倒是很平淡。
大学里,他读的专业是金融,1999年来到杭州,做过保险、证券,后来进入媒体圈。
重新捡起箭,是有一次他去宋城玩,看到有射箭馆,顿时很亲切,玩了一个下午。
“其实那个射箭馆很简单,就是给游客消遣的,不过我射箭的回忆,一下子又回来了。”
不过那之后,吴戈还只是在旅游时,遇到景点有射箭的,玩一把而已。
转折点是2007年,他看尼古拉斯凯奇演的《天气预报员》,弓箭改变了主人公的人生。
那一年,吴戈30岁,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也可以改变一点?
他开始寻找专业的射箭场馆。
最早,是在大关桥一带,找到了一家。
“那家主要是现代弓箭,有准心瞄准,主要突出器械因素,人反倒是为器械服务。”
玩了1年多,吴戈的射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总觉得缺少了点东西。
直到有一次,有人带了把弓箭来玩,吴戈突然发现,自己被击中了。
因为,那是一把传统弓箭,除了弓与箭,别的,全靠自己领悟。
在射箭场,吴戈现场教我怎么射箭,用的就是传统弓箭。
学起来很容易,只是我手一抖,箭飞高了,最后只射中了4环。
“不错,很有天赋,知道我第一次用传统弓箭,打了多少吗?”
“10环?”
“哈哈,有那么好就好了。”
他说,第一次用那人的传统弓箭,压根连箭靶都没挨到,很丢脸地看着箭沿着地板滑了过去。
“现代弓箭用惯了,一下子用传统弓箭,手法还没习惯过来。”
毕竟有基础在,捡拾起来还是很快的。
吴戈已经厌倦了现代弓箭的机械至上,就趁机转玩传统弓箭。
到2010年,传统弓箭渐渐成了风尚,他就和杭州的一批射箭爱好者,承办了中国第二届传统弓研究会。
第一届,是之前在北京。
两届,都有射箭比赛,2010年那次,20米步射中,吴戈拿了第三名,当年那个背传统弓箭来的,拿了第二名。
在2010年10月之前,自己办射箭场的念头,只是在吴戈脑中闪过。
毕竟,他在媒体的工作不错,平时又有地方玩射箭,还收了很多小徒弟,日子很是拉风。
2010年国庆,吴戈计划着,再带着小徒弟们,去杨公堤一个常去的地方射箭,突然接到对方电话,说暂停营业,让他去把东西拿走。
“很失落很失落,好像一个家没了,一咬牙,我干脆自己开射箭场。”
到2011年5月,吴戈辞了职,开起了射箭场。
开始的两年,自然是亏本。
摊子铺得太大,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10个员工,而市场,远比他想象的小。
因为射箭,需要心静,箭射出去之前,自己要先心平气和,“现在的生活还是太浮躁了,不是所有人都爱站半天,就为了射几支箭。”
没办法,只好忍痛缩小场地,精简员工,熬啊熬,到今年,总算盈利了。
价目表上,非会员价是一组弓箭14元,每组12支,会员价有折扣。
整体算起来,不贵。
赚到的钱,主要还是填补之前两年的亏损。
不过好歹良性循环了,对这个射箭场,吴戈很有信心。
之前注意到,他射箭的时候,有个穿着汉服的姑娘,在身后弹古筝。
是他的未婚妻,也是个汉服爱好者。
采访的当天,两人用汉代仪式订婚,请了几个汉服爱好者。
我就问了他最后一个想问的问题:怎么喜欢上汉服的?
吴戈说,还是因为传统文化,汉服和射箭,其实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平时,自然是便装,偶尔活动时,或者有特殊需要时,会穿汉服。
想一想,着汉服射箭,是不是更英姿飒爽呢?
而且,他还有个未来规划,就是在开射箭馆之余,承接汉式婚礼。
那天他自己的订婚仪式,算是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