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星空摄影教程屡见不鲜,我试图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成系列教程, 全面地讲解前期拍摄技术和后期思路,并用实例详细介绍后期处理的每一步骤。本文是系列教程的中篇,主要介绍拍摄器材和拍摄技法。为了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建议先学习上篇--《前期策划是拍摄成功的保证》。
文中星空照片全部为作者本人拍摄,更多照片请加微信:JingshuZhu
上篇:前期策划是拍摄成功的保证
1. 相关天文知识
• 南北半球银河特点及差异
• 如何利用月光为照片增色
2. 拍摄条件
中篇:银河及地景的拍摄技巧
3. 拍摄器材
4. 银河拍摄技法
• 星空拍摄参数
• 四种利用光源拍摄地景方法
• 手动对焦技巧
• 景深合成
下篇:降噪方法比较及堆栈降噪实例
5. 降噪处理
• 噪点类型及特征
• 五种常见降噪方法适用情况
• 堆栈降噪实例(附练习图片)
三、拍摄器材
相机:高感全画幅相机,相对APS画幅相机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高感画质,因为星空摄影要用到ISO3200-6400,甚至ISO12800,高感表现力对画质非常重要。
镜头:大光圈超广角镜头,星空摄影需要把地景和星空都拍摄进画面,超广角镜头视角宽阔,有利于构图。
尼康14-24mm F2.8、蔡司15mm F2.8是很好的星空摄影镜头。最近市场上新出现几个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诸如Sigma 14mm F1.8, 老蛙12mm F2.8等等,都是星空摄影的利器。当然这些镜头也有价格昂贵,畸变控制不好,太重等等弊端,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综合考虑。除了主力镜头,我也使用三洋14mm/F2.8拍摄银河,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大光圈广角镜头。
三脚架:星空摄影都需要长时间曝光,稳固的三脚架和球头是必须的。
头灯&手电: 为了避免光污染,星空摄影的拍摄地都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在黑暗的环境中照明设备非常重要,任何时候安全第一是首要原则。这是常常被掉以轻心的附件,由于不够重视我也有过极为深刻的教训。一次拍摄中我和同伴的头灯都没电了,而且手机所剩电量无几,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国家公园中依靠手机微弱的光亮摸黑走出来。自此之后每次外拍,我一定会把两个头灯装在包中,同时带上备用电池。头灯和手电的另一作用就是给前景补光,并有助于对焦。
快门线、GPS、御寒衣物、驱蚊液等也是必备附件。
四、银河拍摄技法
星空摄影我们应该拍什么?很多人认为拍到银河或星轨就成功了,忽略地景是普遍问题。在本章的开端就已介绍过,星野摄影不是天文摄影,属于风光摄影之中的一类,因此和风光摄影中其它题材的概念是一致的。前景(地景)的选取直接关系照片的成败,银河就像太阳和云彩一样,只是照片中的大环境,构图时要和地景配合。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一味追求星空的细节,而忽略了照片的整体构图。
从拍摄技术上来讲,星空摄影的前期和后期相比于其它题材较为复杂。因为光污染会影响星空的亮度,我们会选择黑暗的地区拍摄,在弱光环境下如何拍摄出曝光正常的照片成为最大的挑战。虽然长时间曝光可以解决拍摄地景的问题,但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导致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对地球旋转。如果曝光时间过长,会出现星星“拉线”而产生星轨的问题。那么如何保证星星不拖尾又能曝光正常呢?下面就星空和地景两方面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