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裘胜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大家都有本职工作,都只能利用空余时间兼职推广汉服,团队运作很艰难,靠邮件、QQ等方式沟通让人很累,连凑齐人开一次会都不容易。如今“汉服深圳”的核心工作组为12人,这次端午节祭屈原及端午习俗展演活动筹备历时一个月,其间只开了3次会。他感觉,要在深圳让大众注意到汉服等传统文化,最好有专职人员、正规机构来系统地组织推广。

原标题:汉服婚礼端午祭: 深圳年轻人与汉服那场风花雪月

汉服婚礼端午祭: 深圳年轻人与汉服那场风花雪月

裘胜与妻子婚后琴瑟和鸣。

端午节的汉服飞镖比赛,宣扬传统节庆过法从孩子抓起。

端午节的汉服飞镖比赛,宣扬传统节庆过法从孩子抓起。

穿着汉服教小朋友包粽子。

穿着汉服教小朋友包粽子。

穿着汉服赛龙舟。

穿着汉服赛龙舟。

汉服端午祭屈原, 路上回头率很高。

汉服端午祭屈原, 路上回头率很高。

汉服婚礼端午祭: 深圳年轻人与汉服那场风花雪月

▼断戈残骑与女友端午前穿汉服行周礼结婚,婚礼器皿靠集体设法置办。 (采访对象供图)

▼断戈残骑与女友端午前穿汉服行周礼结婚,婚礼器皿靠集体设法置办。 (采访对象供图)

苏陌紫

苏陌紫

落雨

落雨

汉服婚礼端午祭: 深圳年轻人与汉服那场风花雪月

6月2日端午节,近300名深圳市民穿着汉服在曲水流觞中以古礼祭屈原。请不要称他们为Coser、更不要说他们穿的是和服or韩服。活动策划人说,他们不是一个圈子,因为每个汉族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的传统服饰!跨越2000多年时空,汉服正激起一大批深圳80后、90后的热爱,他们身穿古装“招摇过市”举办汉服婚礼、自制汉服服饰、设计DIY珠钗步摇,希望更多的深圳人能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6月2日,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近300名来自“汉服深圳”的汉服爱好者身穿体现时代变迁的汉族服饰与普通市民、游客共度端午佳节。他们插艾草、挂菖蒲、抹雄黄、点朱砂、沐兰汤并在湖边行古礼祭拜屈原,还身穿汉服为游客展示了刺五毒、投壶、做香包、斗蛋立蛋、包粽子、赛龙舟、系五色丝等传统端午民俗。

不少游客以为他们是景区演员,其实他们只是普通年轻人,因为喜欢汉服文化而自发聚集在一起。《诗经》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些汉服小伙伴便以“同袍”相称,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展示与传播,让更多人认识汉服,了解汉服文化。

“汉服深圳”创始人之一裘胜告诉晶报记者,他2005年初次在网上接触到汉服。当时了解汉服的人很少,在深圳组织一次汉服活动,能有20人参加就很不错了。直到2007年,汉服爱好者阵营才壮大起来,想到要创建一个交流平台。于是2007年底,13名深圳汉服爱好者创立了“汉服深圳”这一平台,如今已有2000多人注册,每年通过在七夕、端午等传统节日举办大型汉服活动,以及私下的小型聚会和演讲等,扩大深圳汉服爱好者的影响力。

“我们不是一个圈子,因为每个汉族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的传统服饰,我们的目标是复兴汉服及其代表的文化。”裘胜说。

2013年,裘胜与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女友举行了汉服婚礼,推广汉服文化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惆怅”的是,当年13名创始人,如今各散东西,有的离开了深圳,有的功成名就,有的专心奔事业去了,幸好后续有新人,不断有铁杆爱好者加入。

裘胜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大家都有本职工作,都只能利用空余时间兼职推广汉服,团队运作很艰难,靠邮件、QQ等方式沟通让人很累,连凑齐人开一次会都不容易。如今“汉服深圳”的核心工作组为12人,这次端午节祭屈原及端午习俗展演活动筹备历时一个月,其间只开了3次会。他感觉,要在深圳让大众注意到汉服等传统文化,最好有专职人员、正规机构来系统地组织推广。

裘胜等人曾想正式注册为民间组织,但注册资金、办公场地等申报“硬指标”将这群为生活奔波的工薪阶层挡在了门外。

对照记

街拍抢镜成产业 汉服走秀深圳峰会

汉服热已经不仅是民间的那点事,还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从单打独斗的民间小作坊到汉服及其演出文化公司,星星之火正照亮汉服产业。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